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讯(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魏洪浩)籽粒金黄的玉米从秸秆上摘落,果实饱满的花生脱离大地怀抱,雪白蓬松的棉花离开了枝干……近日,河北省献县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走进“校园农场”,上一堂脚沾泥土的劳动课。孩子们在田间亲手采摘“秋天的果实”,在收获中体会劳动的幸福与快乐。
在里村小学,从书本到生活的一堂劳动实践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。一排排挺拔的秸秆上,玉米棒子饱满丰实。刚听老师讲完掰玉米技巧,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跑进玉米地里,采摘自己种下的劳动果实。随着“咔嚓咔嚓”的清脆声响,一个个玉米棒子被孩子们掰下。没多长时间,地里的棒子轴被全部收集起来,孩子们手上、脸上满是汗水和露水,鞋子和裤脚都沾上了泥土,整个玉米地里一片欢声笑语!
在陌南小学,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,拿着铲子、耙子、脸盆等工具走进小菜园一起收花生。男生迫不及待撸胳膊、挽袖子上手就去拔。土质疏松的地方,花生拔下来了,也实实地坐了个屁股墩,顿时引来一片笑声。土壤坚实的地方,一个孩子拔不动,就两个人合作一起拔,大家拎着自己采摘的花生都笑得合不拢嘴。拔花生环节告一段落,有的同学就迫不及待地剥开刚刚收获的生花生,放到嘴里嚼起来。老师见状,赶紧将花生清洗煮熟并端进教室。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,孩子们一个个笑逐颜开。
第一幼儿园的摘棉花,东村幼儿园的挖红薯、摘青椒活动……孩子们亲密接触大自然,从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。一颗颗晶莹的汗珠、一阵阵欢声笑语,勾画出一幅幅田间劳作的美丽画面,镜头也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瞬间。
献县教育体育局局长苏云尚表示,建设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沉浸式劳动教育,重在引导孩子们走出教室,走进田间地头,在体会劳动人民辛苦不易的同时,锻炼动手实践能力、培养勤俭节约好习惯,实现全面健康成长。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